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角声| 中国教会预备好迎接Z世代—— 对95后00后群体的牧养危机与责任

作者: 舒华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3月03日 17:26 |

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每一天都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从互联网科技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生活已然变成了人们建立关系的主流方式。对于Z世代——95后、00后这一代人来说更是如此,互联网的数字生活是他们生命的半壁江山,也是他们的后花园,他们几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虚拟世界完成他们充满个性化的叙事与表达。而科技领域不断地深挖当代青年人虚拟社交需要,继续构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对此,教会准备好了吗?是否找到了触及和事奉95后、00后人群的平台与机会?教会的未来在哪里?

一,文化的挑战与解构

对于95后、00后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资讯洪流的时代,他们每天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各样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里面夹杂着防不胜防的让人放弃与真实生活对话的负面精神毒素。当他们每天收到来自教育系统、教会系统、媒体、娱乐的冲击和洗刷时,他们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的期待可能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在长时间的短视频的刺激下,会造成他们对真正有价值的人事物失去兴趣,削弱他们的专注力,严肃思考的能力等等。他们无形中接受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理念,不论对错,会成为许多游戏主播、网红主播手中的韭菜。而传统教会的牧养模式无法抵御这种文化挑战,很多95后的基督徒也在远离他们的信仰,教会面对这样的一群人,往往是无从下手。

95后、00后所经历的这一切物质与科技的馈赠,外在看起来他们很酷炫,很时髦,很个性,但对于他们的内在,教会牧者需要发现更深层次问题,他们每天接受的文化信息正在瓦解他们心中对真理绝对的接受与信任。他们对耶稣教导的“尽心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个“尽”的命令在他们里面正在被解构和弱化,对于信主的95后人群来说,最后变成了,只要爱主一点点,读经一点点就好,聚会一点点就好。在后现代社会文化氛围里,他们普遍认为真理是相对的,他们不认为存在唯一的真理。与此相比,80后的人们基本上相信是有真理的,也认可人生是有目的和意义的。

二,个人主义与身份认同

95后、00后的人更加看重自己的经验、经历、感受。 因此,教会牧者想从 “真理是什么”这样的角度入手,通常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上几代人追究有没有真理、什么是真理...... 而95后、00后最深层的问题,是关于身份的认同:“我是谁? ” 在这个问题上,教会、学校、媒体、娱乐,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教会里说,人是上帝创造的,具有上帝的形象和样式。 学校里的教育传递的则是:你是一个进化而成的高等动物。而娱乐传递的是:没有希望和意义,当下开心最重要! 美颜、弹幕等都是一种身份认同的外在表达,他们渴望表达自我,渴望被倾听,而不是仅仅被“说教”,被给予答案,告知什么是对的、错的。教会牧者同工要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帮助他们在耶稣基督里找到他们真正的身份认同?

新冠疫情的三年里,教会与95后、00后群体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了,这也意味着他们会更加深度地依赖互联网虚拟的生活。2021年11月的元宇宙,让许多教会开始受到冲击并思考未来的事奉道路要如何走。尽管教会在事奉这一代人的事情上面临以上许多挑战,但这不是教会停止学习和更新成长的理由。纵观教会历史,从来不乏各种文化挑战。教会需要重拾起初的心志与爱的勇气,在艰难的处境中将他们的心意夺回,使他们顺服基督。

三,以“家”为导向

今日教会的牧者需重建立以“家”为导向的牧养观。过去很多教会这样带领了70、80后的信徒,如今已然可以更新自己,依靠圣灵的工作,把95、00后带入到家的团契中来,让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牧者跟多的倾听,之后给出必要的回应和解读。家的模式可以让人与人建立关系的过程更加自然、轻松。同时牧者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让福音的信息和信仰的传统可以在家里成为传承和实践的主流内容。为了缝补他们在生活中的割裂感,牧者既可以是家长,又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属灵的事上可以成为导师,也可以在生活上成为知心的朋友。

四,同辈牧者的必要性

95后、00后的内心其实是更加脆弱的,社交能力也是相对较弱。他们通常对传统的权威观念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年长的隔代的牧者牧养这一代人的时候,难免会把权威性的家长式的风格用在他们身上,这样就会无形中建立起与这一代人的精神围墙。同时,95后、00后本身更喜欢与同辈的牧者建立关系,这样他们会更加放松和自然。因此,教会的责任之一,就是需要大力建立和培养更多80后90后的牧者和教师,这已然成为当下教会迫在眉睫的需要。教会需要对95后、00后的信仰继承有真实的负担感,并为他们价值观重塑和成长付出真实的爱心与祷告。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